<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 > 各地动态 >内容详情
        各州市48名学员到插甸乡体验学习“插甸经验”
        发布日期:2013-03-21 10:54:15     来源:云南网络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

        省委组织部举办全省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体验示范培训班,48名来自全省各州市的学员到插甸乡进村入户体验学习“插甸经验”——

        田间地头培训住村常务书记


        哪吐村党总支常务书记赵松青(左)带领培训班学员走村串寨


        原插甸村常务书记魏超鹏(左)带领培训班学员与村民一同种植魔芋


        培训班学员检查正在进行的农村饮用水管网改造工程


        培训班学员来到该村在建的饮水池工地查看工程进展

        13日,武定县插甸乡迎来了一批新学员,全省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体验示范培训班在这里举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也陪同学员们深入挂钩点开展调研。简短的开班仪式后,48名来自各州市的学员分别前往12个村,走进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现场体验示范培训。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中,在老常务书记言传身教中,深刻体会“插甸经验”的内涵和实质,体会常务书记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堂设在田间地头

        培训班为什么这样办?很多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插甸经验”是常务书记在住村入户中实实在在跑出来的,是在田间地头真真实实干出来的,要学习“插甸经验”就要到插甸的田间地头现场体验。

        13日晚,学员丁昆和原常务书记刘慎一行走进安拉村的张正良家,今晚他就住在这里。张正良家并不富裕,土基房进门左手边住人,右边关着牛羊等牲畜,晚上睡觉能听到牲畜的叫声。刘慎说:“这种早该变革的人畜同居方式为何在农村还存在?关键是经济还不富裕。”作为体验培训的重要一课,这一经历对丁昆触动很大,他说:“亲身感受老百姓的艰辛后,为他们办实事、谋发展的决心会更加坚定。”

        这一晚,学员们住进百姓家中,和他们谈需要、谈想法、谈发展,大家认为,这是了解村情民意最快最真最深的方式。

        14日,丁昆一行在刘慎的带领下先来到蚕豆田中帮助百姓收蚕豆,之后步行参观了安拉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整村推进村组道路硬化情况、安拉村希望小学食堂施工建设、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烤烟房建设使用情况,还走访了4户群众。结束时已是下午6点多,所有人都筋疲力尽。

        身体很累,感动很多。丁昆记得,一位67岁傈僳族孤寡老人请求工作人员送两头猪来给她养,不是伸手要,而是“借养”,卖掉后归还成本;80多岁的安拉村“老书记”每次开党员会来回需步行近3个小时,但从不缺席或迟到……

        一天下来,几名学员明显感觉和老百姓的心理距离更近了。他们明白了,常务书记每年200多天都是如此,必然能够融入群众,交上朋友;为群众做了那么多事情,必然能够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连日来,48名学员住进农户家中,走到田间地头,挥舞镰刀,抡起锄头帮群众干活;跟着常务书记走访村民,了解村情,查看项目;听原常务书记分享工作心得,传授经验法宝。

        学员们认为,干部回归到群众中去,了解百姓疾苦,倾听百姓心声,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是“插甸经验”的核心。

        群众需要常务书记

        常务书记好在哪?他们把村组和田间作为第一现场,抓基层打基础,培育产业,改善民生,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把好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车辆在插甸村委会停下,刚一开门,四五个村干部便迎了上来,“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我们可想你了。”村党总支书记张正明握住原常务书记魏超鹏的手很是激动。饭后在依纳格村里散步,村民们纷纷热情地邀请魏超鹏到家里坐坐。一位村民见他穿得不多,关心地说:“魏书记,早晚冷,要多加衣服。”

        这些细节让人感动。

        作为我省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摸索出的重要制度,常务书记好在哪?他们何以在短短一年就与当地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或许从学员陈汶健的话语里能找到答案。

        “来之前,我认为培训班就是走形式,可培训下来我完全改变了看法,太不一样了。”陈汶健说,常务书记说话口气都变成了“我们村”,完全成了一名当地群众,他们为村子发展所做的事情,不但多,而且细,还都是群众最迫切需要的,这样的干部,老百姓哪能不喜欢?这样的常务书记老百姓很需要。

        去年,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带领90余名机关干部到增益村参加开挖灌溉沟渠1600多米,在老乡家自办伙食,和农民同吃一锅饭;带领80多名机关干部到安德村参加移栽烤烟,顶着烈日和老百姓抗旱救灾……这些行动老百姓看在眼里,真切感受到干部有血有肉、实实在在,隔阂打破了,干部和群众亲如一家。

        同时,部里的131名干部直接联系415 户群众,还一次性派出13名处、科级干部赴武定县和插甸乡住村蹲点,分别挂任武定县委副书记兼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长、插甸乡党委副书记和12个村的党总支常务书记。

        12名常务书记扎下根来,把村组和田间作为第一现场,同吃同住同劳动,原汁原味真情体验,思想感情和工作方式真正回归本色,回归本真,回归本源。在具体工作中,千方百计抓基层打基础,突出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整合资源,培育产业,改善民生;在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的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多做事做好事,赢得了百姓的信赖、支持和拥护。

        常务书记在插甸乡的这一年,各村出现了“一天一个样,十天变个样”“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群众的利益大于天”“为老百姓办事要理直气壮”等一些流行语,其中,既体现了干部一心为民的态度,也反映出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和渴望发展的强烈愿望。

        去年,我省共选派了7852名干部在一些行政村(社区)党组织担任常务书记。采访中,“感动”是此次参加常务书记培训班学员们挂在嘴边的词语,充满了对老常务书记实实在在体验民情、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工作作风的肯定。他们还表示,有了榜样的力量,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了,一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想法已经开始酝酿。

        现场常务书记的一天

        3月14日一早起床,陈福就把头天的皮鞋换成胶鞋。

        从省委组织部来到武定县插甸乡任插甸村党总支常务书记才半个月,今天,作为常务书记培训班的“班长”之一,他要带领学员去看看插甸村村民的情况,去田间地头学学“插甸经验”。

        同行的还有把“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原常务书记魏超鹏,插甸村党总支书记张正明,还有3位从昭通远道而来取经的学员姚勇、吴洪香、陈汶健。

        上午9时,太阳把山头上的梨花照耀得更加灿烂,此时已经陆续有村民下地。他们一行来到依纳格村的一片魔芋种植地里。

        陈福二话没说,拿过村民手中的锄头,埋头干了起来。拉线、挖沟、放种、盖土,陈福的手法显然不够熟练。“沟要挖深一些,魔芋要深挖浅种。”听到一位村民这样说,他把锄头挥舞得更用力。

        其他人也纷纷加入进来,地里冒起了阵阵黄灰,不一会儿,就种了数排魔芋。

        在原常务书记魏超鹏看来,种下这些魔芋是为老百姓种下发展致富的希望,想想自己曾带着书记张正明四处考察,寻找适合本地的产业,现在终于把魔芋种下了,心里万般激动。对张书记来说,这是一次冒险尝试,成功了,老百姓以后就有了致富路,不成功,那自己贴进去的几万块钱也将打水漂。“可总得有人带头试试。”他语气坚定地说。

        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魔芋种下了好大一片,所有人的鞋上、裤腿上都沾满了黄灰,额头上挂着汗珠。

        还没来得及洗手洗脸,陈福就提议去荣丰村看看饮用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展得怎么样。路边,几个工人正在接水管,“完成多少了?还有几天可以完工?村民每户要出多少钱?一户补助多少?入户之后一家给多长的水管?水源能否保证?……”

        陈福抛出一连串的问题,有人调侃:“像是安他自己家的水管一样细心。”

        听说山头有个蓄水池正在建设,陈福要求一定去看看,于是所有人踩着泥土来到蓄水池边,看到水池建设有序进行,陈福放心了。

        “我想把这个校舍充分利用起来,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在被闲置的荣丰小学校园内,陈福向大家诉说了想法,他打算在两层楼的基础上加盖一层,分别用作幼儿园、老年活动室和村务室,姚勇等学员给他出了些主意。

        在村民商学珍家吃过午饭已是下午两点,学习班的学员又开始出发。

        来到荣丰村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现场,挖土机正在挖沟。“好好做做群众工作,争取‘三面光’沟边留条宽阔的机耕路。”“群众那边肯定没问题,你找到项目我就干,这么大的荣丰村没有路怎么发展?”村长陈文桦很豪爽。

        一路上,从魔芋种植到养猪养羊,从稻田养鱼到温泉开发,大家谈产业、商发展,话题都在围着群众转。

        在查看了依纳格民族文化广场、木纹石加工厂以后,学习班来到了插甸村最贫困的寨子——二台坡。13户苗族人家居住于此,每户年收入五六千元,单买大米就要花掉2000多元,生活很贫困。陈福领着大伙来到他的挂钩联系户张德学家,看到正在盖猪圈,得知张德学想搞点养殖业,陈福心里很欣慰,他决定给他买些养殖的书籍,帮助他科学养猪。

        听到村里即将缺水,陈福的眉头上又泛起些皱纹,大家知道,他心里又在盘算着什么了。

        黄昏,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这是陈福的工作常态,也是插甸乡各村常务书记住村入户的工作常态。一年中,他们有200多天是这样度过的。

        学员姚勇说:“心为百姓想,劲为百姓使,常务书记这样跑,这样干,没有老百姓不欢迎的,没有老百姓不信任的。”

        讲述村干部眼中的“老书记”

        插甸村离插甸乡政府不远,村党总支书记张正明去年之前当了两届副书记,也就在他升为书记不久后,省委组织部派干部魏超鹏到插甸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党总支常务书记。一年来,张正明目睹魏超鹏的每一份工作,见证和感受着村子的每一点发展变化,他感慨:“魏书记来这一年,我做的事比过去6年做的还多;村子这一年的发展,比过去十年的发展都快。”

        去年2月份,魏超鹏来到插甸村。起初,张正明并不认为常务书记有什么用,他心想:不就是走形式嘛,刮完这阵风,住上几天装装样子就走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魏超鹏这一住就不走了,还天天往村民家里跑,了解村情民意。

        这份执着渐渐改变着张正明的看法,而在魏超鹏心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产生了极大失落感,困扰着他。“他想干些事情,但很多村破烂不堪,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他有些失望。”张正明回忆。

        后来,放弃那些宏大的理想,立足实际,为老百姓谋实实在在的福利,魏超鹏想通了。

        四月,干旱来袭,缺水成了村里亟待解决的难题。魏超鹏带着各村村长走遍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沟渠寻找水源。张正明看在心里,他在民情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踏遍千山万水,在插甸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常务书记的足迹。”后来,魏超鹏积极协调,先后实施了二台坡、荣丰村、依纳格、东山村的人畜饮水工程,老百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帮助百姓探寻致富路,魏超鹏先后带领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到大理、红河等地考察,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诸多努力下,县农业局在依纳格村建设120余亩玉米高产科技示范样板,仅玉米一项就实现全村人均增收300元。同时,协调资金扶持农户养殖壮鸡、牛羊等,鼓励群众发展服务业。“刚刚种下去的魔芋也是魏书记带我们去楚雄考察学习来的,我想肯定能成功。”张正明充满希望。

        从民生到产业,从村容村貌到农村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大事小事,常务书记事无巨细。张正明坦言,要说成绩,可以数一个晚上,而其中对村子影响比较深远的,还是对村民们观念的改变。拿他自己来说,以前工作很清闲,百姓有事找上门来了才去解决,现在要主动作为,不但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生产,忙得不得了。在两个书记及村领导的带头示范下,村民也渐渐接受新事物,开始动起来了。

        一年时间很快,当得知魏超鹏要回省里时,张正明有些难过。因为在他看来,魏书记到来后,很多事情“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他要从这个比他年轻的人身上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再者,在走村入户、促膝交谈、为民办事的过程中,二人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魏超鹏回昆明的头天晚上,他们喝了送别酒,第二天还一直送到昆明城。

        让张正明欣慰的是,魏超鹏走了,大旗交到了新的常务书记陈福手里,半个月下来,两人已经打成一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期望——把插甸村建设得更美,让老百姓更富。

        短评为民服务贵在持之以恒(尹瑞峰)

        培训班总结会上,一位干部对“插甸经验”的分析非常巧妙:“插”就是要一竿子插到底,是具体做法、是过程;“甸”是建成为民服务的“伊甸园”,是最终目标,体现一种正能量。

        的确,完成一件事情,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只是“插甸经验”中要通达“伊甸园”这个目的地的过程艰难且漫长。常务书记住村一年走了,又有新的常务书记来了,很多项目可能要通过几届书记的不懈推动才能完成,所以需要一届又一届、一批又一批有担当、能干事的干部不断顶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达到我们的美好愿望和目标,发挥常务书记的推动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美丽新农村,需要的是持之以恒,需要的是制度的常态化、长效化,我们需警惕一阵风,需预防因常务书记认识不到位、责任心衰减、工作断线等原因导致“插甸经验”褪色的情况发生。

        “如果把农村工作当成任务,你会很累,但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事业,你就会充满激情。”这是一位“老书记”的感受,如果常务书记能这样想这样做,就有了坚持的动力,有了干事创业的精神,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伊甸园”这一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记者 尹瑞峰/文 禹江宁/图 (云南日报)

        红色扎西网www.zhongguobakr.com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17-2020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