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 > 人才工作 >内容详情
        深入贯彻中央部署努力构建和谐昭通
        发布日期:2006-12-13 17:14:31     来源:昭通机关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网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和思考



        在全国上下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以召开全会的规格和形式,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全面系统的决策部署,备受国际国内关注,在各个社会阶层均引起了极为热烈的反响。通过近期的初步学习,自己有3个方面的体会和5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个方面的体会: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和成型,是我们党执政理念不断深化的标志性成果。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四中全会又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直至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决定》,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并进一步从兼容并包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宽广角度,作出了鲜明的理论概括。
        第二个方面的体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成功借鉴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系统总结。从国际上看,拉美等不少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相继出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的现象。从国内看,经过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我国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实际,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地位,宏图远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个方面的体会:《决定》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入了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历史新阶段。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并从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团结和睦以及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就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部署。随着《决定》的出台,说明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已经一步一个脚印,从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正式走向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和谐昭通建设,关键要在理解《决定》的丰富内涵上认真着力,在把握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上找准方向,在落实目标任务上狠下工夫,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突出重点、重在建设,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一、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决定》深刻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从昭通的发展现状看,2005年人均GDP达3374元,人均财政收入170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5%和7.6%,占全省平均水平的43.1%和9.9%,物质基础尤其薄弱,加快发展更显迫切,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尤为艰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沉心静气打基础,突出重点抓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蛋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是全力以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建设航空、公路、铁路、水运多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耕地有效灌溉率,着力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二是高度重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各个县(区)的区位和资源禀赋条件,实施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强市”目标的实现。昭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必须按照建设云南能源、重化工和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定位,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大力招商引资,努力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产业,逐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积极发展重化工业,稳步推进以农特产品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尽快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质量效益,积聚相当财力,支持大面发展。
        二、必须把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倾斜力度空前加大,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都必须继续高度关注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消除社会事业的“短腿”现象。一是狠下决心,大力加强教育事业。针对我市人均受教育年限短、属于全省乃至全国“两基”攻坚重点地区的现状,应着力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动员全民参与办教育,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二步是再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教育投入有稳定保障,国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整体协调推进的教育发展新格局,逐步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教育水平。二是大兴科技,鼓励和支持创新。实施好“创新人才培养”等七项科技行动,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抓住农业结构调整、骨干产业培育、节能降耗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是以建设和谐文化为重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四是紧扣人民的健康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重点要强化政府在推动医疗卫生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开展监督管理方面的责任,扩大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就医方便、价格低廉、用药安全。
        三、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问题进一步抓紧抓实
        全国范围内的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保障难等问题,在我市也普遍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能否切实有效地化解这些社会矛盾,事关宗旨观念的落实,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期望。当前应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法采取必要的、适度的行政和经济干预措施。尤其要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公民的劳动创造权利。落实教育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资助力度,使每一个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依法接受教育。二是坚持正确的决策导向,防止与民争利,引发新的问题。各级政府都应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注意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慎重决策、依法决策,兼顾各个社会阶层的关切。三是做实基层工作,畅通诉求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关注和发现影响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情民意,认真负责地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迅速处理各类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昭通人口负荷重、公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生态环境脆弱的特殊市情,决定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要把握好三条:一是保障每个人都享有终生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除认真办好国民教育以外,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城乡每一个公民、使每一个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都能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接受相应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大力倡导和形成全民崇尚学习的风气,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二是鼓励创造,激发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力。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支持人们干事创业、干成事业,在劳动就业中丰衣足食,在创造财富中体会乐趣,在创新发展中增强素质。三是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制度调节,促进各类公共资源向全社会合理、均衡分配,使每一个人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家庭财富稳步增加,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结合当前实际,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人口控制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实现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动态平衡。二是高度重视土地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家严把土地闸门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强化土地审批和监督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调节使用用地指标,千方百计确保昭阳中心城市建设用地需要,确保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需要,确保重大工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需要,确保关系民生问题的项目用地需要。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政策规定,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搞好各类植树造林工程,实施好一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稳步提高全市森林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核实全市污染排放情况,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抓好重点河流、重点区域的监管,着力推进渔洞水库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要全面强化以昭阳区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尽快摆脱我市“城考”指标处于全省末位的状况。
        五、必须把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向更高的层面
        构建和谐社会,有效解决各类社会问题,不能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管理格局要求,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大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各级政府“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一是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和谐行政”的理念,坚持以“和谐”为决策取向,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突出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问题。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应交由市场或社会中介管理,防止大包大揽。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安排,重点抓好依法行政、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个体与集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防止社会失衡失序。三是整合各方力量,稳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广泛发动全体公民参与,确保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别要注重抓好一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快抓出明显成效,使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勤思考,突出重点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昭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红色扎西网www.zhongguobakr.com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17-2020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