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秋逝满庭芳昭通大关90后扶贫女干部王秋婷因公殉职
“每次母亲打电话问我工作近况,我都愉快报平安,让她放宽心。但组织赋予我的任务使我一刻也不能松懈,我一点一滴融入到群众中。”9月21日,在“纪检人·手记”中,大关县纪委监察委派驻该县天星镇打瓦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秋婷这样写道。
然而,时间定格在11月19日,她再也不能向母亲报平安了,再也见不到打瓦村脱贫出列的那一天……
19日,王跃阳、王秋婷、高静3名由大关县纪委监察委派出的扶贫工作队员从打瓦村返回大关县城向单位汇报工作情况,途中所乘车辆与货车相撞,王秋婷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王跃阳、高静目前仍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治,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战于扶贫第一线,路漫漫兮多艰难;秋冬漠漠萧瑟夜,婷婷仙子归天上。”王秋婷不幸遇难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无论是扶贫路上的战友,还是当地的干部群众,痛惜、难以置信成为大家共同的感慨。人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姑娘感到惋惜和痛心,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哀悼。
“生如夏花之绚烂,去如秋叶之静美。”26岁,芳华正茂的年纪,王秋婷却骤然离世,年轻的身体倒在她挚爱这片热土上。王秋婷走了,她还有那么多的美好愿望没来得及实现……就像流星划过天空,留下了一缕璀璨的亮光。
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何以让人们如此深深缅怀、惋惜和不舍?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贫队员,为何能走进千万人的心里?
挥手自兹去 乌蒙泪“沾襟”
“王秋婷同志,女,汉族,预备党员,26岁,1992年7月21日出生于昭通市镇雄县乌锋镇,2014年6月毕业于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9月考入大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事会计工作,2016年12月调到大关县纪委。于2017年11月被大关县纪委派驻天星镇打瓦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2018年8月27日,王秋婷同志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这是22日在王秋婷遗体告别仪式上,王秋婷的生平介绍。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和许多扶贫干部一样,王秋婷做的都是小事。为进村道路找项目,帮助村民找水源,劝返辍学的小姑娘,帮助贫困户卖蜂蜜……这些细小而具体的事情,如同涓涓暖流,汇入打瓦村百姓的心田,浇筑着他们脱贫奔小康的大道。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用心、用情、用力扶贫的年轻女干部,26岁的人生因扶贫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戛然而止。
“秋婷,你怎么一句话不说就走了……”王秋婷的未婚夫、大关县天星派出所民警李昌海哽咽着回忆:17日晚上,王秋婷回镇雄老家办事回到天星镇,在李昌海的宿舍里,王秋婷不顾头痛,加班写她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以来的思想工作总结,一直写到当晚10点多。
“第二天早上7点,我送秋婷赶往打瓦村。她说不吃早点了,时间来不及了,我想着下乡辛苦,强行拉她去吃早点。到了下午,她打了个电话给我,我那时正在所里忙着,我说等忙完事回她电话。下午6点多,我回电话过去,她说她正在从扶贫点赶回县城开会的路上。突然听到电话里嘭的一声巨响,便没了应答。我紧接着不断的打电话,都没有人接听,等到终于打通有人接通时,听到电话那头在呼喊:赶紧救人!赶紧救人!我意识到,秋婷出事了……”李昌海几度哽咽,叙述着当天的经过。他怎么也想不到,那顿早点,成为他们永别的早餐;电话那头,王秋婷一句“我正在从打瓦村赶回县城开会的路上”,成了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这些天,李昌海几近崩溃。
嫁给一名人民警察,这是王秋婷的梦想。两个多月前,两人计划去丽江拍婚纱照,却因王秋婷驻村扶贫,婚纱照的事一拖再拖,如今,成为李昌海心中永远的痛。他们的婚房也已经布置完毕,按照计划,过年后两人就要步入甜蜜的婚礼殿堂。然而,王秋婷却没能等到那一刻的到来。
乌蒙洒泪寄哀思 关河含悲送别离
11月22日,小雪节气。北风袭人的下午,王秋婷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昭阳区殡仪馆举行。
“决战脱贫攻坚英名永垂青简,一心为民谋利浩气长存人间”,殡仪馆悼念厅内简易灵堂上的一幅挽联诠释了王秋婷短暂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低沉哀婉的音乐,回响在寂静的空中,哀思的人下着泪雨。攒动的人群,在留恋着扶贫好干部王秋婷的身影。
乌蒙洒泪,关河含悲,青山垂首,松柏无言,哀乐低回,群情悲切……这是一个让人追思悠远的凝重场面:一个个写满哀思的花圈默默诉说人们心中的悲痛,昭通市纪委、昭通市妇联及大关县四套班子领导,王秋婷的亲属、生前领导和好友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上千人自发赶来参加王秋婷遗体告别仪式,挥泪送别这位年轻的90后扶贫女干部……
天星镇、打瓦村的许多群众得知王秋婷逝世的噩耗后,赶乘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到昭阳区凤凰山殡仪馆,只为看王秋婷最后一眼,送她最后一程,表达无尽的怀念、崇敬和哀悼。
前来悼念的人越聚越多,排着队,走过王秋婷的遗体旁,泪水决堤,滑落脸颊。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的王秋婷,你是否知道,有多少人,舍不得你离去?
“花样的年华,秋婷同志给我们留下的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主动工作,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好印象。她留下的一个普通的黑色背包,见证了她工作的足迹,多次徒步深入农户家中,体民情、解民忧,不分昼夜、走村串户,无论是严寒酷暑,都风雨无阻地为修通打堡、白岩两个村民小组的5.62公里公路多方奔走、竭尽全力。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她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吃苦在前、战斗在前、冲锋在前;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她前后参加了县委两次政治巡查和多次监督检查工作,都圆满成功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弘扬了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品格,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大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金玺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含泪介绍王秋婷生平事迹。
他指出,王秋婷同志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干部。我们要学习王秋婷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担当精神,学习她忠于党、忠于人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优良品格和高尚情操。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的她优良品格和高尚情操,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搞得更好,以慰藉王秋婷同志。
“在工作中你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关怀帮助群众,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凭着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在扶贫工作中和大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你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你那乐观开朗的性格,勤勤恳恳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将永远激励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我们一定会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完成你未完成的事业。”天星镇打瓦村党总支书记陈开禄追忆与王秋婷共事的点点滴滴,一次次潸然泪下。
热血染青山 丹心献打瓦
“车子滑过泥泞的地方,泥巴溅到车窗都看不见外面了,路上的岩石把车子的底盘刮得巨响,我的心也跟着这个响声揪紧了,车突然停了下来。‘前面车过不去,只有走路了’。”王秋婷在扶贫日记中写道,层峦叠嶂的山中雾气缭绕,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路面泥泞湿滑,在这条宽度不足一米的道路上,她小心谨慎、连走带爬地走着。顺着绵延的羊肠小道,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原本5公里的山路走起来似乎有10公里那般遥远,尽管小心谨慎,但是走到一个崎岖的下坡路段时,她还是狠狠地跌了一跤。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打堡村民小组,这是到打瓦村后第一次到打堡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会议,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瓦村距天星镇13公里,距县城45公里,下辖22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376户1473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经济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王秋婷2017年10月被大关县纪委监察委派驻天星镇打瓦村。对于一个90后来说,她没有任何的基层工作经验,这注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接到要去驻村的通知后,她没有任何的畏惧,也没有多余的言辞,默默开始收集整理脱贫攻坚政策等相关资料,为入驻打瓦村开展工作做着充足的准备。
打瓦村党总支书记陈开禄深情追忆说,王秋婷驻村后以村为家,扎实苦干,深入走访,短短2个月就走遍了22个村民小组,平均每天走2万多步,双腿红肿疼痛,走烂了两双运动鞋。
走访途中遇到背柴的老人,她连忙上前热心帮助;看到老石家破旧的房屋,王秋婷将自己的衣物洗干净折叠好后给老石读初中的女儿送到家里;田坝村民小组有个叫小梅的同学中途辍学,王秋婷想方设法将已到浙江打工的小梅劝返回校读书;为了打堡、白岩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早日结束“人背马驮”的历史,王秋婷多方奔走、竭尽全力;她多次上山穿丛林、越荆棘寻找水源,让附近几个村民小组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
“如今公路修到家门口,王秋婷却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打瓦村打堡村民小组五保老人颜坤吉泣不成声。
一次群众会上,有村民提出白岩村民小组和打堡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家里修房材料拉不来,只能靠人背马驮,材料运输费非常贵,修房成本高,家里买肥料、家电都只能用马驮,或请周围邻居帮忙搬运,但是现在年轻人多数出去打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搬起来太吃力,老人娃娃看病也只能走路,”最大愿望就是希望党和政府能够帮我们把路修通。”
这件事成了王秋婷的一个心结。依托农村危房改造契机,她和其他驻村队员多次翻山越岭入户了解,为不打扰村民日常生产,她晚上摸黑前行到户召开群众会议,开展土地协商工作,做好修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积极向上反映群众愿望。
经过单位多方协调,项目有了着落。白岩、打堡两个村民小组的5.62公里路终于开工了,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辛努力,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人背马驮的历史。
“再次走访入户的时候走在新修的平坦宽阔的公路上看到汽车可以直接通到群众家门口,觉得心里真的是很激动。路上遇到坐车回家群众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笑着说那么多年了他们终于结束了走路回家的日子了,可以坐车回家了!……”王秋婷扶贫日记里的这段描述,记录了她看见公路修通后的喜悦心情。
打瓦村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缺水成为制约该村农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一到枯水季节就面临取水难、无水喝的困境。为了有效落实村集体经济、夯实产业发展,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王秋婷多次不畏酷暑和风雨,上山穿丛林、越荆棘寻找水源。
第一次寻找水源那天,气温高达39度,烈日炎炎,汗水打湿她的衣背,荆棘刮伤她的手臂,重重困难没有挡住一个女子的脚步,在找到水源的那一刻她的笑容是那般的灿烂。
找到水源后,王秋婷又组织涉及的几个村民小组开会达成了协议,共同使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水源。带领村民代表和技术人员实地勘测水源那天,走到半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为了村民喝上自来水,大家都没有放弃,依然冒雨前行。经过多月努力,这个来之不易的水源动工了,水源附近的几个村民小组终于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
走访中,王秋婷了解到,田坝村民小组有个叫小梅的同学中途辍学,她和同事当天就到小梅家了解情况。当时小梅的爷爷奶奶在家,搀扶着两位老人坐下后,王秋婷与两位老人拉起了家常。
她告知两位老人来意后,小梅的爷爷告诉他们,小梅已经随她父母到浙江务工。王秋婷对老爷爷说:“现在的政策好了,读书花不了多少钱,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读书将会影响小孩子的未来,我想两位老人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多读点书,希望老爷爷把您儿子的电话告诉我们,尽早把小梅劝回来继续读书。”老爷爷凝视着她清澈的双眸,经过半天摸索翻找到泛黄的手机,得知号码的王秋婷拨了三次才接通,接电话的是小梅的爸爸,她不厌其烦地详细告知来意。
小梅的爸爸告诉她,他们两个大人出来打工,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收入,虽然艰辛,但做父母的也希望孩子多读点书,只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怎么劝也没有用,我们也没有办法。她听出小梅爸爸的无奈,便告诉他,为了小梅的将来,希望家长全力配合,一起做小梅的工作。得到小梅爸爸的协助,眼看天要黑了,与两位老人告别后,王秋婷脑海里一直盘算着如何才能做好小梅的工作。
回到村委会,王秋婷如愿加了小梅的微信。她以朋友和姐姐的身份与小梅谈心,打消小梅心里的芥蒂。通过一周的交谈,了解了小梅不想读书的原因,在心理上对小梅进行疏导,慢慢地小梅有了返校的念头。小梅告诉王秋婷想回来继续读书,就怕老师不接纳自己。眼看小梅要返校读书,为了争取小梅早日返校,王秋婷联系了小梅原来的班主任王老师,消除了小梅所有的顾虑,小梅终于返校了。小梅回校后,王秋婷经常向老师了解学习情况,周末在村上给小梅辅导,看到小梅不断进步,她心理很是欣慰。
“没有王秋婷的关心帮助,我们家就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如果今天不来看王同志(王秋婷)一眼,我会后悔一辈子的。”提起王秋婷,她帮扶的打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方明悲痛万分。王方明不会忘记,去年10月王秋婷挂钩帮扶他家以来,每月最少入户调查两次,对他一家5口嘘寒问暖,访贫苦、出主意、办实事,帮他家申办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最终让他家成功脱贫摘帽。
去年11月,他养的12桶蜂蜜大获丰收,采收了106斤野生蜂蜜,却因卖不去去而焦急万分。没几天,王秋婷来家里走访,得知他的烦心事和实际困难后,立即向她的亲戚朋友推销蜂蜜,还请求有网店经验的朋友帮助,自费从网上采购了一批精美的蜂蜜包装瓶,然后通过她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蜂蜜销售信息。就这样,短短10多天后,他的106斤蜂蜜全部以高价钱售卖一空,总共卖了14000多元,一家人转忧为喜,王秋婷心里比蜂蜜还要甜。
为了表示感谢,王方明特意送给王秋婷一瓶蜂蜜,可是,却被她当场拒绝了:“先领情了,但蜂蜜我不能收。你实在有这个心意,就等明年你的蜂蜜也丰收了,我也帮你卖出好价钱的时候,再收下你的蜂蜜”。
“哎,只可惜,现在她走了,我们之间的这个约定,肯定是无法兑现了。”王方明遗憾地说,今年,根据王秋婷的建议,他扩大了养蜂规模,蜂桶增加了到20多桶。
“去年,为了丰富挂钩扶贫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王秋婷专门到大关县城学习各种舞蹈,回村后在打瓦村组织了一个乡村文艺队,教村里面的男女老少跳广场舞。现在,每天晚上7点开始,打瓦村就成了一个欢乐的歌舞海洋。”跟王秋婷一起驻村扶贫的同事吴恂回忆说。
待到脱贫日 盼你从中笑
自大关县纪委2017年10月挂钩帮扶打瓦村以来,举措有力,成效显着。产业扶贫方面,已制定上报猕猴桃种植实施方案,规划种植猕猴桃54.41亩,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76户,即将投入县级产业发展资金113万元;就业扶贫方面,结合东西部扶贫契机,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村进户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工作,现已组织全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1人,其中卡户495人;住房保障方面,全村已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50户1568人,已落实绿南村团山安置点24户92人,应搬尽搬21户72人,随迁户1户5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
人搬迁安置工作,正在逐步落实剩余28户111人危房重建、14户41人危房加固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动协调对接大关县交通运输局,将营盘至青杠大堡、营盘至瓦厂、田湾至寨子等9条公路硬化项目纳入规划,已实施公路硬化14.08公里;加强环境整治,目前已栽绿化树56棵,安装路灯12颗,垃圾桶10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投入资金30万元入股到“大关县甜蜜蜜公司”发展蜂蜜产业,现已签订合作协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经县纪委监委多方积极协调下,已落实100立方灌溉池3个,已向市水务局申报立项广东坝水库尾水管饮项目,将投入1100万元延伸广东坝水库沟渠9.9公里,建成可解决打瓦村9个村组1767人的用水问题。其余10个村民小组994人的饮水问题已由农村人饮巩固提升项目覆盖。
截至目前,打瓦村已脱贫162户638人,未脱贫156户590人,贫困发生率为20.5%。全村计划2019年脱贫出列。人们不会忘记,这些成绩的取得,王秋婷功不可没,凝聚着她无数的辛劳和汗水。
“时值脱贫攻坚关键期,有幸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为脱贫攻坚奉献绵薄的力量,让挥洒着热血的青春奔走在打瓦村的每个角落。”这是王秋婷驻村扶贫日志中写下的一段话。
王秋婷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了扶贫路上。同事期盼着那干净整洁的办公桌前还能看到她忙绿的身影,老乡期盼着秋婷小妹再到家里拉拉家常、讲讲政策……然而,打瓦村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上,再也见不到王秋婷的身影;背背篼的大娘再也见不到她如同女儿般可亲的秋婷;穿上新衣的小朋友和留着长辫子的小英子再也见不到他们的秋婷阿姨,见不到她甜甜的笑靥……“待到脱贫日,盼得秋婷归!”村民们永远不会忘记打瓦村的好女儿王秋婷,在脱贫攻坚这个战场,她兑现了承诺,向人民交出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夜半挑灯腿上书,枕背不觉梦回初,关河顿失昔日色,满城冬菊芳华收。”
“一路灰尘,一路泥泞,扶贫路上,记住秋婷,她是那么年轻,她是那么坚定,没有半点怨言,没有一丝懈怠,心里只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打瓦驻村美眉》— 来自纪委监委。我已知道你是谁,我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扶贫工作,为了村民心操碎,发展支柱产业爬山涉水,奋战天星迎着雨打和风吹”
网友们的一首首诗歌如泣如诉,是对王秋婷的赞美,更是无限的哀思。
王秋婷,这位年轻的中共预备党员以她26岁的年轻生命诠释忠诚初心,书写责任担当,谱写了一曲绚烂人生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