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开发区又发招才新政,上线“人才一卡通”,囊括服务内容10大类16项。15年前,葛优在《天下无贼》中那句“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经典台词,正成为当前社会的真实写照。如今,一到求职季,全国各地人才政策密集出台,城市间的“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状态,今天你推出购房租房补贴,明天我推出零门槛落户,后面他推出优厚生活补贴……通过花样百出的各种方式广纳天下英才。
“人才争夺大战”凸显出的是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折射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和第一推动力。不过,经过“抢人热”以后,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吸引人才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拴心留人、用好贤才。但人才流动有其规律性,不能满心以为把人才、资金诓进来就万事大吉,而在实际执行中,忽视长期发展和后续公共服务,等人才进门后,才发现不过是一个“请君入瓮”的骗局;也不能攀比竞争,用公共资源当大饼哄人而来,大多数逐利而来,但利尽而散;更不能忽视实际的需要,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如何做好引才、聚才、留才的文章,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人才,什么样的人算人才?人才一般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的人,通常也是人力资源中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不只大学生、博士等是人才,外出的农民工及各类就业者也是人才。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在引才过程中要结合地方发展所需、产业所需,认真研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杜绝“一窝蜂”,要找准刚需才是第一位。同时,不仅注重引进,更要盘活本地人才存量,调整人才结构、转变思想观念,不能非博士、教授“不娶”,而忽略土生土长的“土专家”“田秀才”。特别是面对贫困地区的人才匮乏短板,更要更新人才观念,不能单纯指望引进,需要加快培养当地人才,从致富能手、复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生生村官等群体中建立人才储备库,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不走扶贫工作队”,巩固和保障脱贫成效。
其次,如何让人才愿意来?“愿意来”的关键是优化引才条件。对比多地出台的人才政策,基本条件都是房子、车子、票子、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更优厚的还有家属就医、子女就学、养老服务等便利政策和措施。引才之道没有固定套路,可以是优厚待遇,也可以是良好环境,还可以是蒸蒸事业,砸钱、砸待遇凸显的引才诚意确实颇动人心,但无论哪种方式,尊重关爱、真诚相待应是基本原则。
最后,如何让人才留下来?马云说过,留不住人的原因不外乎两个:钱不够和不开心。“留下来”的重点在于看得见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精准定位人才需求点,细分人才层次和类别,比如有些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又担心家乡机会不多,对此就要针对不同情况出台不同方案,让年轻人感觉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一样有机会,只有行业区别,没有城市、乡村之分。现在贫困乡村普遍存在的“人才荒”,包括医生、教师、村级组织带头人等,有的是“招不来”有的是“留不下”。究其原因,除了环境差难留人外,还有收入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少等问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当务之急就是抓好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乡情为桥梁、政策为引领、激励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鼓励支持乡村本土人才回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完善乡村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通过政策引进、招考、特岗招聘等方式补充人才队伍。制定产业发展、税收优惠、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补助等优惠政策,不仅为人才搭建大胆干事创业“平台”,还为人才夯实安心追梦圆梦的“后台”。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少一些急功近利式的引才,多一些久久为功的系统谋划,只有真正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在人才成长的关键处给力,才能让更多人才向往、融入、扎根,才能让更多青年人在乡村这片广袤土地上放飞梦想、实现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