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联系“话乡情”
通过建立镇雄籍优秀人才信息库,在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采取打亲情电话、邮寄“家书”、发放慰问信等方式,经常性地联络感情、介绍乡情,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积极推介镇雄重点产业、优势资源、优质项目以及支持政策等,每年向有一定实力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镇雄籍企业家、能人寄发《致镇雄县广大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封信》,鼓励县籍在外知名企业家、致富能人不忘初心,饮水思源,带着项目和本领、带着爱心和乡愁、带着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为家乡摆脱贫困、跨越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二、“双招双引”见真情
县委高位推动“双招双引”工作,号召镇雄籍县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工作,招商引资与招才引资有力推进,今年9月,县委主要领导作为“召集人”,通过与在昆镇雄籍企业家亲切座谈,聆听乡音、汇聚乡力,与100余镇雄籍企业人才广泛对接,引导他们回乡奉献。座谈会上,8家企业捐款5085万元,协议引资11.5亿元,涉及生猪养殖、果桑全产业链建设、制衣扶贫车间、美丽乡村、文化广场、村组公路等各种项目。每年春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通过召开团拜会、成功人士座谈会,号召镇雄籍优秀人才参与社会扶贫。近年来,镇商回归日益增多,企业参与家乡投资兴业、扶贫帮困,县外人才密集回乡,形成了一定的回引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县外创业人才回镇雄考察达300余人次,落地企业已有10余家。
三、众人踩出“阳关道”
在党的引领、号召下,镇雄籍在外优秀人才让情感回乡、资金回乡、项目回乡,力所能及地在家乡镇雄的扶贫项目“菜单”上精准“点菜”,一起演奏社会扶贫大合唱。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春辉文化产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邦兴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艳生态养殖合作社等一大批回乡人才创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东川金水矿业法定代表人罗太熙投资300余万元为家乡新建了一个文化广场;马可波罗磁砖云南区总代理邓坤,慷慨捐资2200余万元用于赤水源镇螳螂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镇雄在深圳经商成功人士杨友,在家乡大湾镇投资500余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香菇种植产业;陆中琼捐资200余万元修建家乡罗坎镇坳田村中坝小组公路......目前,全县已通过返乡人才带动募集意向无偿帮扶资金4.7亿元、到位3亿元,启动建设项目138个,涉及美丽乡村、文化广场、村组公路等各种项目。370位能人受聘为家乡村级经济发展顾问,为乡亲们在发展产业、引进项目、乡村治理等方面出实招、办事实,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