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重在执行。工作执行力是指一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工作能力的体现。执行力,不仅是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展现,更是基层干部践行为民宗旨的体现;不仅是对基层干部执行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基层干部执行态度、执行责任、执行效果的检验。
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执行力是不错的,但也有少数人执行力不尽如人意。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或对上级文件仅限于盲目照抄照搬、简单转发落实;或执行政策时刚性不足、“灵活”有余,对利益相关者“法外容情”;或在执行任务力度上与上级强调和检查的力度成正比,上级重视的就执行,不关注的就不执行;或工作只停在嘴上、留在会上,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或说一套做一套,报喜不报忧,虚假执行、欺上瞒下……,导致工作盲目式、错误式、选择式、敷衍式执行现象突出。
笔者认为,导致基层干部执行力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还是自身因素所致。只有切准要害,解决好“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
一要解决好“思想”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就必须先解决思想和意识问题。思想意识作为第一主观要素,具有能动性和反作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引导和影响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往往会使人产生误区,做出错误的决定。倘若只有政策,只发文件,只开会议,不抓落实,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倘若只有空话、套话、不管用的话,没有具体化的实际动作,那要达到工作预期目标也就成了空中阁楼。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只有把思想摆正,意识摆对,才能正确地看待事物,才能科学地为自己的行为导航,才能在主观意愿上最大程度地提高执行力。
二要解决好“能力”问题。能力是工作制胜的法宝。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完成,同样的工作,能力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在同等条件下,只要干部想去做,肯去做,能力强的干部一般要比能力弱的干部开展工作有效果的多。相反,如果一项工作,干部不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那么即使是他们想做、愿做、肯做,恐怕也会一筹莫展,有心无力。因此,要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执行力,关键是要解决干部的能力问题,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党员干部只有只有树立“本领恐慌”意识,倒逼自己勤学苦干,扎实积累处理新问题新困难的办法、经验和技巧,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能力,练就各方面过硬本领,才能更好驾驭复杂局面,做好各项工作。
三要解决好“纪律”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和纪律是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因此要以完善制度建设,严格纪律管理为重点,着力推进基层干部执行力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根据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并将管理权限、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办事纪律面向社会全面公开,让工作范畴具体化、责任主体明朗化,使干部清楚地知道哪些工作是他负责的,哪些责任是他承担的,使每一项工作细节和工作责任都具体到位、责任到人。让个别想在执政中“瞒”群众、“愚弄”群众、“克扣”群众的干部无机可趁、无缝可钻,从源头上杜绝管理缺位、人员错位等问题,切实提高干部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工作失去了监督容易变质,权力失去了监督容易失衡。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制。将所有的基层工作都纳到监督管理范围当中,充分发挥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监督方式的积极作用,统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决制止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拖沓怠慢、敷衍了事,确保工作面前、政策面前、规章制度面前不优亲厚友、不畏强权、不欺群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基层干部工作执行力,只有建立在公信力基础上,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推动工作,也才能赢得群众支持、拥护、配合、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