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地摊经济”这个词火了。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赞了部分城市率先松绑“地摊经济”。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松绑“地摊经济”,如今已有27地发文设摊贩规范点发展地摊经济。
比起商场的干净、体面,地摊或许更多的和杂乱、廉价挂钩,但“地摊经济”在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刺激经济发展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地摊的成本小、投入小,可以售卖的东西多种多样,玩具、衣物、生活用品、夜宵、小吃,方便实惠是地摊俘获人心的关键。地摊聚集的地方,常常就是普通群众聚集的中心,是热闹而充满生活烟火气的。
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陡然增加,在一些城市陆续松绑“地摊经济”后,甚至有上班族也加入到摆地摊大军中,白天上班,晚上摆地摊。
“地摊经济”要松绑,地摊管理却绝不能一“松”了之。摆地摊条件的“松”是一个城市对底层群众的温暖关怀,给弱者更多生存空间,让城市更有活力和温度。地摊监管的“紧”,对地摊商贩来说是约束更是保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健全有效的监管下,“地摊经济”才能长久有效的运行下去——不定时抽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让民众买得安心;加强对小吃摊点的食品安全管理,让民众吃得放心;开通热线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让民众逛得开心;加强经营规范有序管理,保持市容市貌干净整洁,让民众生活舒心。“松”“紧”结合,张弛有度,留得住烟火气,也能保持整洁舒适,烟火气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地摊经济”才能走得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