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交流 > 党史学习教育 >内容详情
        【百年党史】绝壁上的“人工天河”
        发布日期:2021-06-03 11:22:32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这段影像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画面里的人,身上绑着粗重的绳索,利用荡秋千的方法,在悬崖峭壁间飞来飞去,如果稍有闪失,身体与崖壁撞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些人是谁?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在悬崖上做什么?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第三十六集 绝壁上的“人工天河”


        河南省林州市,原名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是一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贫穷山区。每逢干旱,不仅颗粒无收,连饮用水都成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农田水利极为重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改建、维修、新建了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



        1959年,为了彻底解决缺水问题,林县做了一个大胆的规划——“引漳入林”:劈山导河、逼水上山,在太行山上修建一条引水渠,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的分水岭,彻底解决林县水源不足的问题。


        1960年“引漳入林”工程,也就是红旗渠工程正式动工。当时,正赶上国家最为困难的时期,物资十分匮乏,机械化程度也很低。仅凭高昂的斗志和简陋的工具,要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宽8米、深4.3米的总干渠,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没有水泥、石灰、炸药,那就选拔人才,自己建水泥厂、石灰厂、炸药厂;没有机械设备,那就靠肩扛手推、铁锤钢钎;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就用脸盆盛水自制简陋的水平仪来代替。就这样,几万人在太行山上日夜奋战。



        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

        图为任羊成


        任羊成,94岁的老党员,当年是红旗渠除险突击队队长,曾先后四次身负重伤,九死一生。开篇的影像拍摄的正是他当年工作的场景。


        为了防止风化的山体滚落石头影响施工安全,任羊成腰系绳索,悬挂在峭壁之上,通过不断地摇晃,用特制的铁钩清除险石,如果不留神,很容易被落石砸到,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有一次他被滚落的石头砸到失去知觉,昏厥在半空中,在半空中荡了一阵子才恢复意识。清醒以后,想到山下还在等他完工后才能上工的民工,任羊成又坚持工作了六个小时,才从悬崖上下来。


        正是靠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苦战十个春秋,一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斩断了264座山崖,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加上各支渠,总长度达1500公里。红旗渠修成之后,解决了林县60多万人口、54万亩耕地和40万头大牲畜的用水问题。红旗渠也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新中国治水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水利建设的预定目标如期实现。这一时期建成的大型枢纽骨干工程和各类水库,不仅在当时发挥了作用,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着效益。


        在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共有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了生命,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17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留传了下来,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红色扎西网www.zhongguobakr.com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主办

        Copyright@2017-2020 备案号:滇ICP备08100184号-1 联系电话:0870-2121765 技术支持:昭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