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滇东北(昭通)这样规划
发布日期:2022-05-06 09:32:46 来源:红色扎西
4月25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指出,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云政办发〔2022〕25号,以下简称《规划》)明确:
《规划》的主要任务为“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总体布局,考虑经济规模与自然资源承载相匹配、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相匹配、公共服务与人口规模相匹配,提出4个版块空间范围、发展重点、发展目标。
到2025年,滇中州、市集聚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区生产总值;滇东北、曲靖、滇南、滇西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2.7左右,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30%;基本建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到2035年,全面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自“十一五”以来,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2.45万亿元、在全国排位从“十二五”末的第23位提升到第18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通达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民生活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全省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协调机制不断健全。但我省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区域整体实力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省委、省政府将编制《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列入“十四五”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计划,并提出明确要求。
(一)编制依据。在《规划》起草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重点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云南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开展《规划》编制。
(二)基本原则。《规划》牢牢把握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明确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强化重点突破、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等原则。
到2025年,滇中州、市集聚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区生产总值,沿边地区边境安全、生态安全功能更加体现,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滇东北开发实现新突破,基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滇西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滇东北、曲靖、滇南、滇西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滇中、沿边、滇东北、滇西等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均衡化发展。区域性缺水问题进一步缓解,全省天然气“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2.7左右,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30%。基本建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到2035年,全面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支撑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全方位开放协同并进、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总体布局,考虑经济规模与自然资源承载相匹配、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相匹配、公共服务与人口规模相匹配,提出4个版块空间范围、发展重点、发展目标。
(一)推动滇中崛起。空间范围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4个州(市)及红河州北部的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石屏、弥勒、泸西7个县市。通过重点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打造昆明都市圈,加快构建滇中城市群“一主四副、通道对接、点轴联动”空间格局,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提升滇中城市群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力,提高人口和经济密度,将滇中地区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枢纽、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二)推动沿边开放。空间范围为保山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怒江州、临沧市等8个沿边州(市)。通过实施强边固防首要工程、沿边城镇带建设、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沿边开放平台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建设推进沿边开放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将沿边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核心纽带和前沿窗口。(三)推动滇东北开发。空间范围为昭通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出要全面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推动昭通成为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撑。
(四)推动滇西一体化。空间范围为保山市、大理州、德宏州、丽江市、怒江州、迪庆州等6个州(市)。通过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高水平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核心区,按世界的“香格里拉”标准推动涉藏州县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世界顶尖的旅游胜地,通过加强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五)推动特殊类型地区振兴。通过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构建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推进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振兴发展,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将其建设成为维护国家安全、边疆稳定、能源资源安全和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保障区。(六)规划实施保障。为了确保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如期完成,从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基础设施通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水平、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等5个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支撑体系,从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健全区域协调统筹机制、深化合作互助机制、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等6个方面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采取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实施、强化监测评估、完善分类考核体系等4个方面措施保障《规划》有效落实。《规划》
第五章推动滇东北开发
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
充分发挥滇东北地处滇川黔交界、长江经济带上游、陆海新通道和紧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成为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撑。空间范围为昭通市。第一节构建迭代产业体系
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基地,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聚焦“绿色食品牌”打造,全链条重塑昭通农业,打造国内顶尖苹果产业、打造“洋芋之乡”、做强特色竹产业、做好养殖业文章、打造更多地理标志产品,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基地。加快推进工业振兴,大力发展电力、绿色硅和绿色铝产业。第二节打造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
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总体布局,围绕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宜居宜业、人口过百万的目标,推进昭阳、鲁甸、靖安新区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昭鲁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教育中心,加快昭通中心城市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型。推进鲁甸撤县设区。加快在主城区周边因地制宜布局一批苹果小镇和苹果产业示范园、示范乡镇、示范村,建成“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秋韵昭通·苹果之城”。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基地,推进工业振兴。到202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0万人,成为全省第三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第三节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围绕脱贫致富示范区建设,抓好转移就业,精准摸排劳动力信息,健全完善人力资源数据库,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协调,加快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协调机制,提高外出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打造全国知名的“劳务输出基地”,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抓好创新创业,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双创基地、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推动“回乡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抓好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和资源,以订单式培训、岗位培训、送培训下乡等方式,推动劳动力素质全面提升,打造技能人才基地。第四节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打造一批流域生态廊道,推动开发与保护双促进、双获益;扛起赤水河源头保护治理责任,高质量完成“两污”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矿山治理修复、河道综合整治等问题整改,加强流域岸线管控,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强与长江沿线地区合作,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展销平台,打造成为面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水富港对外开放口岸、水富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大做强港口经济,依托长江水道实现与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航运中心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沟通连接。围绕滇东北农业优势,发展以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花椒、天麻等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建设面向成渝地区“菜篮子”和生态农产品为重点产品供给体系。积极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作发展的配套产业。支持云天化集团构建“化肥+精细化工+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构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联系的绿色化工产业链。加快建设滇川黔渝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通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