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百业兴。天星镇立足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以顶层规划设计、项目资金投入、粮食畜牧稳定和市场主体培育“四重奏”,构建县乡村一体、种养加循环、农工贸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振兴,筑牢增收支柱。微软365企业版_365bet提前结束投注_beat365有多少个入口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晰产业发展定位。天星气候立体,具有发展竹子、花椒、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业的良好基础;境内硅矿资源、风电资源丰富,已探明硅矿储量4.51亿吨。立足资源优势,农业上,围绕“山上竹药、沿河果蔬”发展思路,布局建设南、北双10万亩竹药产业核心区和沿洛泽河、黄水河两条农旅融合型果蔬长廊,以“两区两廊”打造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工业上,依托高品质大储量的硅矿资源打造硅产业小镇,依托丰富的风电资源推进风电场项目建设,硅电一体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突围。
二、抓实项目争取,加快产业发展蝶变。聚焦产业布局,坚持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发展配套,要素保障紧跟产业需求落实,在项目谋划、申报、实施上下功夫,以项目资金落地见效助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基地打造方面,落实产业项目资金1.2亿元,新建竹基地7.7万亩、抚育幼竹林5.7万亩,提质改造花椒4.68万亩、水果0.66万亩、药材500亩;2022年实现竹笋产量1080吨、产值1080万元,鲜花椒产量4000余吨、产值2400余万元,直接支撑1.3万农户户均增收2600余元。基础提升方面,建设硬化路97.57公里、产业路153公里、机耕路47.68公里,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2.92万亩,广东坝水库、罗汉坝水库两个水利工程实现灌溉面积7000亩,投资2200万元建设的2个生猪代养场、1个竹笋加工厂投入运营,全镇种植业从基地到加工的链条、养殖业从个体到公司的模式不断强化。
三、稳定粮食畜牧,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力推行良种良法,不断调优传统农业结构,夯实种植、养殖两大农业支柱。种植养殖上,完成春粮种植10.4万亩,发放马铃薯良种149吨、种植745亩,实施玉米套大豆3500亩,秋冬季种植蔬菜、小麦等作物1.8万亩、建成示范样板1000亩;猪、牛、羊、禽存栏13.4万头(只)、出栏18万头(只),同比分别增长3.23%、3.75%,肉蛋总产量达到8773吨、产值2.31亿元,粮食、畜牧生产持续稳定。政策覆盖上,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4.38万亩,发放种粮补贴7551户4.52万亩214.66万元,落实耕地力保护补贴12948户12.5万亩749.5万元,有效保护了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四、培育市场主体,挖掘产业发展增量。坚持把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推动产业跨越赶超的关键一招,实施市场主体技能培训转化、集体经济带动、金融支持壮大“三个一批”工程。技能培训转化一批,聚焦全镇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在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常态化组织开展干部群众技能培训,以科技服务植入加快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等新主体培育。2022年,全镇新增市场主体454个(企业37个、家庭农场11个、个体户406个),同比增长14.08%,总量达到3678个;81个新主体流转土地5300亩发展特色种植,带动300余户500余个劳动力就近务工,户均增收6000余元;通过技能培训,4717户低收入家庭参与到基地管护中,实现户均增收1097元。集体经济带动一批,大力推行“村集体公司+市场主体+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推动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2022年全镇8个村集体公司实现收益分红68.3万元,受益脱贫对象3239户,户均增收210.9元。金融支持壮大一批,落实小额信贷、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棉花贷”“竹业贷”等产品,2022年发放贷款1128户5569.4万元,同比增长159.8%,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步伐稳健,产业活力持续增强。